本篇文章1445字,閱讀大概需要2分鐘

【文章開始】
你有沒有想過,當你的孩子從名校畢業(yè),那個沉甸甸的學位證書,究竟能換來什么?是金光閃閃的未來,還是一段全新挑戰(zhàn)的開始?說實話,看著兒子穿上畢業(yè)袍的那一刻,我心里除了驕傲,更多的是一種復雜的、說不清的感覺。
首先,咱們得承認,名校畢業(yè)確實是一塊很硬的敲門磚。這沒啥好避諱的。在很多情況下,它至少能幫你兒子(或女兒)輕松拿到很多面試機會,簡歷被扔進“待閱”垃圾箱的概率會低很多。
但問題來了,這塊磚能敲開所有的門嗎?或者說,它能保證門后面的路一帆風順嗎?
答案是:絕對不能。
名校背景更像是一張預付了巨額費用的入場券,它讓你進入了賽場,但絕不保證你能贏。甚至,有時候這個光環(huán)反而會成為一種壓力。別人會覺得:“你是XX學校畢業(yè)的,你怎么這個都不會?” 這種期待,有時候重得讓人喘不過氣。
好,學校的事兒翻篇了。接下來才是重頭戲:社會這所大學。
我兒子剛工作那會兒,就碰過釘子。他以為自己名校出身,做事肯定會順風順水,結(jié)果第一個項目就搞砸了。為啥?因為學校里教的是理論和理想,而社會講究的是實操、人情世故和解決現(xiàn)實里亂七八糟問題的能力。
這或許暗示,學歷代表的是過去的成績,而社會看重的是你現(xiàn)在和未來創(chuàng)造價值的能力。
這里就暴露我的一個知識盲區(qū)了,我一直沒完全搞懂現(xiàn)在頂尖公司內(nèi)部的具體晉升機制到底有多復雜,雖然知道它肯定不只看學校。
所以,從兒子畢業(yè)到他能真正獨當一面,中間有一段我們必須看到的“磨合期”。他會迷茫,會自我懷疑,甚至會想“我讀這么多書到底為了啥?”。
這個過程,誰也逃不掉。
說到這兒,你可能想問,孩子都長大了,我們是不是該徹底放手了?
嗯…是,也不是。放手是指不再干涉他的具體選擇,但我們的支持角色從未改變。我覺得,在這個時候,家長最重要的不是指導,而是當好一個“安全網(wǎng)”和“情緒緩沖墊”。
繞了一大圈,回到最初的問題:兒子名校畢業(yè),到底意味著什么?
對我而言,它意味著我把他健康地、優(yōu)秀地送上了社會起跑線,并且他擁有了一個相當不錯的起點。但這僅僅是起點。
這意味著他擁有了更好的選擇權(quán),而不是被選擇。 這意味著他見識過頂峰的風光,有了努力向上的參照物。 但這絕不意味著他可以一勞永逸,躺著享受紅利。
不過話說回來,教育的最終目的,不就是讓孩子擁有無論順境逆境都能過得幸福、充實的能力嗎?名校經(jīng)歷,只是賦予了他更多一點工具和底氣去修煉這種能力罷了。
看著他現(xiàn)在每天為工作頭疼、為未來規(guī)劃的樣子,雖然辛苦,但眼里有光。我想,這比一紙文憑,要重要得多。
【文章結(jié)束】
[閱讀過本文的朋友還對下面文章感興趣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