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篇文章1466字,閱讀大概需要2分鐘

【文章開始】
你有沒有想過,為什么我們總愛說“青春”這個詞?它到底是什么,值得所有人反復念叨、甚至舉杯慶祝?嗯...這問題乍一聽挺簡單,仔細一想又有點模糊。青春好像不只是年齡,更像是一種狀態(tài),一種...你正在經(jīng)歷卻可能還沒完全讀懂的東西。
如果我問你,青春是幾歲到幾歲?你可能馬上想到十幾二十歲。但等等,真的只是這樣嗎?有些人三十多了依然熱血沸騰,有些人剛出校門就覺得青春結(jié)束了。所以你看,青春更像是一種心理狀態(tài),是那種對世界充滿好奇、敢于嘗試、不怕失敗的勁兒。
不過話說回來,這種狀態(tài)確實和年輕的身體、充沛的精力有關系,對吧?畢竟通宵趕工后還能活蹦亂跳,這種事兒可能只屬于某個階段。
好,既然青春這么棒,為什么還要特意“干杯”呢?慶祝它的意義在哪里?是因為它很快會過去嗎?嗯...可能有一部分是的,但更重要的或許是——為了紀念那個“敢”字當頭的自己。
想想看,青春里我們干了多少“傻事”?可能是熬夜準備一場根本沒人看的演講,可能是省吃儉用為了買一張偶像的演唱會門票,也可能是鼓起勇氣向喜歡的人表白...這些事在當時看來可能結(jié)果不如意,但現(xiàn)在回頭看,正是這些“傻”里傻氣的沖動,構(gòu)成了最鮮活的回憶。為青春干杯,就是為這些沖動和真誠鼓掌。
當然,青春也不全是美好。它伴隨著大量的迷茫、焦慮和自我懷疑:“我選的路對嗎?”“別人怎么都比我成功?”...但這種復雜的滋味,或許正是它值得干杯的原因——我們喝下的,是完整的、真實的成長。
明白了為什么干杯,那具體怎么做呢?難道就是發(fā)個朋友圈配句“致敬青春”? 當然不是。真正的“干杯”,是一種行動和心態(tài)上的確認。它意味著:
舉個例子,我有個朋友,35歲時突然辭職去學烘焙,身邊人都說“太冒險了”,但她覺得,這種跟隨內(nèi)心沖動的能力,正是青春該有的樣子。現(xiàn)在她開了家小工作室,每天累卻快樂著。你看,為青春干杯,不一定非要喝酒,也可以用行動兌現(xiàn)當年的夢想。
這是一個有點扎心的問題。如果青春注定會走,我們的慶祝會不會顯得有點...徒勞? 嗯,我不這么認為。青春作為一種狀態(tài),或許會變化,但并不會完全消失。它的核心精神——比如好奇、勇敢、熱忱——是可以在內(nèi)心持續(xù)保存的。
你可能注意到,有些人年紀大了卻依然眼神明亮,對生活充滿期待;而有些人很年輕卻已經(jīng)活得暮氣沉沉。所以,為青春干杯,更像是一種提醒和期許:提醒自己別忘記當初為什么出發(fā),期許自己無論幾歲,心里都留著那份火熱。
具體怎么才能做到?機制說不清,可能和個人的心態(tài)選擇有關吧。但至少,當我們舉杯(無論是用酒杯還是茶杯)的時候,我們在確認一件事:我經(jīng)歷過,我正活著,我依然愿意相信美好的可能。
青春到底是什么?它可能沒有標準答案。但它一定是人生里最濃墨重彩的一段。有笑有淚,有拼有慫,有得意有后悔...但所有這些加起來,才是它的全貌。
所以,找個機會,為自己、為那段日子干一杯吧。不是為了懷念,而是為了帶著同樣的勁頭,繼續(xù)往下走。杯子里裝的是什么不重要,重要的是你心里是否還燃著那團火。
【文章結(jié)束】
[閱讀過本文的朋友還對下面文章感興趣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