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篇文章1411字,閱讀大概需要2分鐘

【文章開始】
你有沒有想過這個問題?生活中我們總說“那個人真好”,但“好”到底是什么?是單純的老實?還是沒脾氣?好像沒那么簡單。我今天就想聊聊這個,可能聊著聊著,我自己也會更明白一點。
我們脫口而出的“好”,其實是一個特別復(fù)雜的混合體。它絕對不是軟弱,更不是傻。
這可能是最多人想問的問題??雌饋恚萌丝偸窃诟冻觯偸窃谕俗?,那他不是虧大了?
嗯,從短期和表面的利益來看,或許是這樣的。他可能比別人多花了時間、多花了精力,甚至犧牲了自己的一些機會。
但是話說回來,我們把時間線拉長再看。一個長期“很好”的人,他會積累下什么?是極高的信任度。是無比穩(wěn)固的情感連接。是一個真正愿意在他跌倒時,四面八方伸過來的援手。這種無形的“社會資本”和心靈上的富足感,是任何短期利益都換不來的。所以,這很難用簡單的“吃虧”或“占便宜”來衡量,這更像是一種選擇,一種生活策略。
你看啊,現(xiàn)在社會節(jié)奏多快,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有時候挺脆弱的。一個新聞反轉(zhuǎn)又反轉(zhuǎn),搞得大家都不敢輕易相信了。在這種環(huán)境下,一個發(fā)自內(nèi)心“很好”的人,就像沙漠里的綠洲。
他代表了一種確定性和安全感。你知道和他交往,不用擔(dān)心被算計,不用時刻繃著一根弦。這種放松的感覺,太珍貴了。他或許暗示了一種更健康的人際關(guān)系模式:不用那么卷,不用那么累,真誠本身就有力量。
當(dāng)然會!這才是最真實的地方。
維持高標(biāo)準(zhǔn)的善良,是需要消耗心力的。他也會因為被誤解而委屈,因為付出沒有回應(yīng)而失落。具體是怎么調(diào)節(jié)心態(tài)的,其實我也不太清楚,但這肯定需要一個強大的內(nèi)心來自我修復(fù)。
所以,如果你身邊有這樣一個“很好”的人,千萬別覺得他的好是理所當(dāng)然的。他的好,是一種選擇,更是一種能力。記得也對他好一點。
怎么判斷呢?不是看他說了什么,甚至不是看他為你做了多大的事。就看些小的細節(jié):
我想,答案是肯定的。這種“好”,不是一種天賦,而更像是一種可以練習(xí)的肌肉。
從今天開始,試著: * 在想反駁前,先耐心聽別人說完。 * 看到別人真心的分享,不吝嗇一句贊美。 * 力所能及的情況下,主動伸出一次手。
這些小事做多了,肌肉自然就強壯了。我們不一定都能成為圣人,但絕對可以成為一個讓身邊的人感到溫暖、踏實和信任的普通人。而這,其實就足夠了。
【文章結(jié)束】